实务案例20231116

实务案例:总分包成本重复列支风险分析与案例警示?——甲公司“一工程两列支”导致3200万成本被剔除!

2025-08-06分类:土地增值税清算
40 点击收藏

摘要:通过解析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因总分包合同范围重叠导致成本重复列支的典型案例,揭示土地增值税清算中常见稽查逻辑,并提出合同签订、财务核算、证据链管理的具体优化路径,为房企提供可落地的风险规避方案。

关键词:土地增值税 | 总分包重复扣除 | 成本归集 | 成本穿透管理 | 委托付款 | 税务稽查 | 虚增成本


一、案例全景—“一工程两列支”事件还原与处理结果

1、项目主体

开发企业:甲公司(A市商业综合体项目)

总包单位:乙建筑工程集团

分包单位:丙钢构公司

2、关键事实与交易

总包合同:甲公司与乙建工签订,金额2.8亿元。合同范围明确包含:主体结构(含钢结构工程)、水电安装等。补充协议及工程量清单清晰列示钢结构制作安装费3200万元。

分包合同:甲公司与丙钢构公司签订,金额3200万元。内容为钢结构工程。

实际执行与支付:

乙建工已就包含钢结构在内的工程申请进度款、开具发票、并收到甲公司支付款(含钢结构对应款项)。丙钢构公司实际施工钢结构(作为乙建工的分包商)。

3、清算争议与税务机关认定

争议焦点:钢结构工程成本3200万元是否构成重复列支?

税务机关认定 (核心结论):

同一项钢结构工程内容,既包含在总包合同范围及价款内,又被甲公司通过独立分包合同再次列支。构成重复列支成本,违背“成本实际发生”原则及“唯一性”原则,定性为“虚增扣除额”。

处理结果:将重复列支的3200万元钢结构工程成本从土地增值税清算扣除项目中剔除。


二、案例解析—重复列支根源、稽查逻辑与企业抗辩

1、企业重复列支的根源剖析:

合同管理失控:总包合同已涵盖钢结构,却绕过总包方直接与丙钢构签订重叠范围的分包合同。缺乏对合同边界的严格审查和动态管理。

财务核算脱节:成本会计仅依据发票和付款凭证入账,未将总包合同工程量清单/报价表与分包合同内容进行实质性交叉比对。存在“以票管成本”的粗放思维,意图通过分包发票“充实”成本。

工程管理/付款违规:未通过总包方进行分包结算与付款,缺乏总包方的委托代付证明,混淆了工程管理责任与成本归属。

 

2、税务机关稽查逻辑与证据链 (关键动作):

总包合同补充协议附件三《工程分项报价表》明确列示:钢结构制作安装费 3200万元。

甲建工集团工程进度款申请单中包含钢结构工程进度确认。

甲公司向乙建工支付工程款凭证中,含钢结构对应款项。

因此,税务机关认为同一项工程成本(钢结构3200万元)在总包方(乙建工)和分包方(丙钢构)两个主体中均被甲公司列支,违背“成本实际发生”原则,构成虚增扣除额。该部分成本不得扣除。

 

3、企业抗辩与税务机关反驳 (焦点交锋):

企业抗辩1:“支付给丙钢构的款项真实发生,应扣除。”

税局反驳:真实性非唯一标准。该支出对应的工程实体已在总包成本中体现,属“一笔支出对应两项扣除”,违反唯一性原则。

企业抗辩2:“总包合同含钢结构但实际由丙钢构施工,应单独列支。”

税局反驳:总包方对分包工程负总责。甲公司应与总包方统一结算。直接向分包商付款需取得总包方《委托付款函》,否则该成本仍属总包成本范畴。直接列支属重复。


三、核心启示——风险特征、管理要点与合规建议

1、风险特征与稽查重点:

高危雷区:总分包模式下,合同范围界定不清、工作内容交叉重叠是重复扣除的主要诱因。

稽查利器:税务机关通过“合同范围-工程量清单-发票流向-付款对象-实际施工方关系”五维穿透核查构建闭环证据链。

严重后果:易被定性为“虚增成本”,除补缴巨额土地增值税及滞纳金外,高概率触发税务行政处罚。


2、关键合规管理要点:

(1)合同闭环管理:

签订:清晰界定总包范围,禁止签订与总包范围重叠的独立分包合同。分包事项应通过总包合同约定或明确由总包方分包。

执行监控:建立合同执行台账,动态监控范围变更,避免工作内容重复发包。

(2)精细化成本核算:

建立“穿透式”成本台账:按“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多层级设置成本归集单元,并赋予唯一编码。

强制校验机制:在录入分包成本时,系统需自动校验其对应的分部分项是否已在总包或其他合同项下认领,预警重复。

(3)规范工程与付款流程:

分包结算:严格通过总包方进行。确需直接对分包商付款(如甲指分包),必须取得总包方出具的、明确委托代付具体工程内容及金额的《委托付款函》作为附件。

证据链管理:付款凭证必须清晰关联对应的合同、工程量确认单、发票及委托函。

(4)强化专业协作与前置审计:

部门协同:成本、工程、财务、法务部门需对总分包合同及结算进行联合会审。

清算前专项审计:聘请专业税务师事务所进行清算预审,重点实施总分包成本“穿行测试”,主动识别并整改潜在重复列支问题。


3、应用数字化工具智能筛查

部署具备合同智能解析、成本数据深度挖掘和自动化交叉比对功能的数字化工具(如《土地增值税清算辅助系统》)或升级相关专项税务风控模块。

(1)智能比对校验:

一是对合同范围进行碰撞检测。系统自动扫描录入的分包合同关键工作内容描述、工程量清单,与已存在的总包合同(及其补充协议、报价表)进行语义分析和关键词匹配,实时预警合同范围的重叠或高度疑似重复项。

二是对成本科目进行异常校验。设定规则引擎,自动校验同一成本科目(如“建筑安装工程费-钢结构工程”)下,不同供应商(总包方、分包方)在同一单位工程/分部分项上的成本归集总额是否超出合理阈值或存在逻辑矛盾。

三是对供应商关联穿透分析。系统维护并自动识别供应商之间的总分包关系(如通过合同信息、付款流向、供应商主数据属性),对涉及关联供应商(总包与其分包商)的成本数据实施穿透式关联分析,预警可能存在的成本拆分或重复列支风险点。

(2)预警与处置:

系统自动生成重复列支风险预警报告,推送至成本、财务、工程及风控部门负责人,要求限时核查、反馈并留存处理记录,形成风险闭环管理。


四、法规依据

核心定性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 第四条

《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国税发[2009]91号) 第二十一条


数字化应用价值

在合同量大、项目复杂的情况下,仅靠人工比对和台账管理效率低、易疏漏。数字化工具是实现高效、精准风险筛查的必然趋势。可以大幅减少人工核查工作量,提高风控覆盖面和及时性,通过合同智能解析与碰撞、科目逻辑校验和供应商关系穿透等技术手段,发现隐性重复问题和异常数据,精准识别风险,为内部审计和第三方预审提供高效、客观的数据筛查工具和证据链,满足内控与外部监管要求。


您的“数字税务”解决专家

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将税务合规前置到业务源头,通过搭建数据基座、多维度数据分析模型、自动化报告等更高效、更科学的方式,为税企各方解决问题、降低征纳风险与成本、构建符合实际需求的一系列应用场景、实训方案和落地能力。

用真实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用数字技术守护涉税安全!


数字税务知识学习

《数字税务—土地增值税清算数字化实践及案例》书籍:该书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数字化税务研究中心课题组牵头编著,全书通过讲方法、讲案例的形式,不仅可以让你掌握清算全流程审核要点与分析方法,还可以学到数字化清算模式,获得更先进的解决土增清算问题的思路与做法。扫码在线购买~

《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方法与案例解析》线上实战课程:针对清算审核的收入、成本、费用、税金等重点环节进行方法剖析与案例精讲,并对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审核分析的数字化清算模式进行系统讲解,现在扫码订阅赠送上述书籍!

ps:现在扫码订阅赠送上述数字税务书籍!


资讯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请输入200个字以下()

专注房地产财税工作者数字化转型,为房地产行业提供财税咨询与数据治理方案

产品业务及商务合作咨询:13375386550

客服热线:0538-5012366

地址:上海 | 河北 | 河南 | 福建 | 新疆 | 山东 | 浙江 | 安徽

产品&数据支持:泰安协同软件有限公司     泰安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

财税服务支持:协同浦舵税务师事务所(上海)有限公司

税云服务平台

房税控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