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开发企业涉税违法案例总结
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各级关注度比较高的一个行业,其对整个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房地产开发企业独具开发周期长,涉税业务复杂,与其他行业关联度高等特点,因此在房地产行业的违法行为也存在多种形态,根据近三年(2022-2024年)网络公开的税务稽查案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涉税违法行为主要集中在收入隐匿、成本虚增、虚假申报等领域。以下从违法类型、常见手段、处罚措施及行业趋势四个方面来进行梳理:
一、违法类型及典型案例 1.隐匿销售收入 案例1(2024年):吉林某房地产公司通过“虚假纳税申报”手段,2011-2021年期间将预收房款293,677,280.41元长期挂账未申报,少缴增值税、土地增值税等税款合计1786万元,被定性为偷税并处以0.5倍罚款893万元。 案例2(2023年):茂名某公司通过股东个人账户收取超出合同价款的房款,隐瞒应税收入,少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款,被追缴税款并处以0.5倍罚款148万元。 2.虚增开发成本 案例3(2022年):厦门H公司虚构“基坑支护零星项目”等工程支出,虚增开发成本3740万元,同时虚列景观工程成本940万元,导致少缴土地增值税等税款,最终被追缴税款2.15亿元、罚款2629万元。 案例4(2023年):某企业虚列职工薪酬套取资金,并虚增土地增值税清算成本,导致少缴土地增值税220万元,被处以少缴税款50%的罚款。 3.逃避土地增值税清算 厦门H公司多次收到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后仍拒不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最终被认定为偷税并加收滞纳金。 4.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某企业通过虚列职工薪酬套取资金,未代扣代缴个税,被处以应扣未扣税款1倍的罚款。 二、常见违法手段 1.收入端操作 通过个人账户或关联公司转移收入; 预收账款长期挂账不结转收入; 少报租赁收入或尾盘销售收入。 2.成本端操作 虚构工程项目(如基坑支护、景观工程)虚增成本; 虚列工资支出或关联企业资金往来; 利用虚假发票或不合规票据列支成本。 3.申报端操作 拖延或拒绝土地增值税清算; 混淆成本分摊对象以模糊应纳税所得额;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虚构业务。 三、处罚措施及执法趋势 1.处罚力度 普遍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少缴税款0.5-5倍罚款; 对五年内首次偷税且配合检查的企业,按最低倍数(0.5倍)处罚。 2.稽查手段升级 多部门协作:调取住建部门备案资料、银行资金流水、关联企业账目等外部证据; 全链条核查:从土地取得、建筑施工到物业销售环节实施“一体化稽查”; 数据比对:通过工程预算价、决算价与成本入账价的“三价对比”发现异常。 3.行业监管重点 土地增值税清算合规性; 关联交易及资金流向; 建筑安装成本的真实性。 四、总结与启示 1.行业风险点 房地产开发周期长、环节多,易通过收入递延、成本虚增等手段避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稽查重点。 2.合规建议 规范收入确认时点,避免预收账款长期挂账; 确保成本票据真实合法,杜绝虚构工程支出; 及时完成土地增值税清算,防范滞纳金风险。 以上案例分析显示,税务机关正通过技术手段强化多税种联动稽查,企业需注重业务真实性及全流程税务合规管理。更多案例细节可参考各网站相关稽查公告
文章来源:税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