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案例20231116

土地增值税清算中如何通过上下游关系来分析和发现虚增成本问题

2025-07-21分类:土地增值税清算
23 点击收藏

前言

通过分析上下游交易关系,可以发现企业通过关联交易虚增成本、违规归集期间费用、虚构交易或资金回流等违法行为,从而准确计算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

土地增值税清算过程中,上下游关系分析是识别企业虚增成本的重要手段。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上游包括土地供应、建筑材料和设备供应商、设计院、建筑承包商等,下游则涉及购房者、销售代理、物业管理等环节。通过分析这些上下游交易关系,可以发现企业通过关联交易虚增成本、违规归集期间费用、虚构交易或资金回流等违法行为,从而准确计算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在房地产行业利润空间压缩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通过上下游关系操纵成本已成为常见避税手段,而税务机关则通过大数据比对、资金流向追踪和合同真实性核查等方法有效识别这些异常行为,其核心在于穿透交易表象,通过核查关联方、交易真实性、定价公允性以及业务逻辑合理性,识别出人为操纵成本的痕迹。

一、常见虚增成本手段

房地产开发企业虚增成本的主要手段包括虚构交易、抬高价格、虚增工程量、转移利润等,这些手段往往通过上下游关系实现,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

1.虚构交易

因房地产项目周期长,涉及项目庞杂,从立项到竣工清算,短则五年,长则超十年,期间企业可以通过与关联方或配合的非关联方签订虚假的工程合同、材料采购合同、咨询服务合同等,拟定虚假合同金额,出具虚假结算书、开具真实发票、提供真实资金流水,让税务机关在清算审核时难以从清算资料上找到疑点。

2.抬高价格

在与关联方或配合的非关联方交易中,以远高于市场公允价格结算工程款、材料款、服务费等。例如,某房地产企业向关联建材公司以6500元/吨的单价采购钢材,而同期市场均价仅为5200元/吨,溢价达25%;或向关联门窗公司以显著高于市场均价的交易价格采购防火门,如甲级防火门交易价格为市场均价的135%,乙级防火门交易价格为市场均价的160% ;或向关联绿化公司以明显高于市场交易价采购树苗等;这些关联交易通过虚高定价,将利润转移至关联方,同时虚增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成本。因政府无具体市场指导价,较难于判定其价格的合理性。

3.虚增工程量

在工程建设中,房地产企业与关联建筑承包商通过签订虚假合同,虚构工程项目,或人为增加工程的实际工作量或成本,夸大工程量,抬高劳务单价或重复计算工程量,将不属于清算范围的成本计入等方式虚增成本,以达到获取更多利益的目的。

4.转移利润

房地产企业以高于市场价向关联企业(如建筑公司、材料供应商)采购材料或服务,虚增成本;或以低于市场价向关联企业或个人销售房产,转移利润至低税负关联方;或通过关联企业(如设计公司、咨询公司)虚列“技术服务费”“管理费”等,将利润转移至低税负企业。或以“预付款”“借款”等形式向关联企业支付大额资金,再通过多层交易回流至房企股东或关联方,虚增成本的同时转移利润。或利用税收优惠,将利润转移至享受税收优惠的关联企业(如西部大开发地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关联交易降低整体税负。

二、上下游关系的切入点

核查上下游关系,应找准切入点,有的放矢。

1.上游供应商

房地产开发涉及上游企业较多,主要有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设计院、勘察单位、监理公司等。

2.施工方/分包方

房地产项目成本主要为建安成本,建筑安装工程涉及总包单位、分包单位,有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装修工程、景观工程等。

3.服务提供商

房地产企业取得预售许可证便可进行正常销售,通常自己不负责销售,而是聘请营销策划公司、销售代理公司进行销售,并根据销售情况支付一定比例的销售佣金,期间还会有如法律、财税、工程管理等各类顾问咨询公司为其提供服务。

4.关联方

开发商同一控制下的其他公司(如兄弟公司、母公司、子公司等),或实际控制人、关键管理人员控制的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往往自行设立或参股控股的方式,成立或参与到建筑工程公司、混凝土公司、绿化公司、经纪公司、贸易公司、物业公司等,通过这些关联公司控制开发项目的各类成本。

三、如何通过上下游关系分析和发现虚增成本

1.识别关键供应商、承包商、服务商(锁定重点)

(1)首先从分析合同金额占比上入手

房地产开发中有较多的供应商、承包商或服务商,全部分析即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个必要,应该抓重点,从合同金额占比上分析, 识别清算项目中成本金额占比较大的供应商、承包商和服务商。大额交易是虚增成本的重点领域。

(2)做好关联方识别

识别关联方最直接的方法便是核查工商登记信息,确认供应商、承包商、服务商是否与开发商存在股权关联、实际控制人关联、关键管理人员如董事、监事、高管等人员的关联。可以通过查阅开发商集团架构图,或关联交易披露信息查找关联性,特别关注在房地产项目开工前后新成立不久即承接开发项目大额业务的公司,关注注册地异常、经营范围与业务规模明显不符的公司。

(3)密切注意交易频率与集中度

关注房地产企业是否存在集中向少数几家供应商、承包商采购或分包,特别是与关联方交易集中的情况。

2.核查交易真实性(是否存在)

(1)穿透合同与凭证

合同核查:检查合同条款是否合理、完整,是否存在明显有利于供应商或不利于开发商的异常条款。关注合同签订时间与实际业务发生时间的逻辑性。

文章来源:C税笔录  税习录

资讯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0条评论
请输入200个字以下()

专注房地产财税工作者数字化转型,为房地产行业提供财税咨询与数据治理方案

产品业务及商务合作咨询:13375386550

客服热线:0538-5012366

地址:上海 | 河北 | 河南 | 福建 | 新疆 | 山东 | 浙江 | 安徽

产品&数据支持:泰安协同软件有限公司     泰安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

财税服务支持:协同浦舵税务师事务所(上海)有限公司

税云服务平台

房税控小程序